故事大全-99故事网

故事大全-99故事网

http://www.99gs.net

菜单导航

《中國有故事》:讓青春穿越70年歷史現場

发布时间: 2020年03月14日 19:26:17

原標題:讓青春“穿越”70年歷史現場

《中國有故事》:讓青春穿越70年歷史現場

  《中國有故事》第1集《一種相思 兩段傳奇》海報。為了做好海報,節目組學習了上百個成功的海報案例。

《中國有故事》:讓青春穿越70年歷史現場

  新一代的青年更喜歡用彈幕表達自己的觀點。滿屏的字跡寫滿了他們對“中國天眼”和南仁東先生的贊美。

《中國有故事》:讓青春穿越70年歷史現場

《中國有故事》:讓青春穿越70年歷史現場

《中國有故事》:讓青春穿越70年歷史現場

  95后年輕記者借助特效手段實現“青春穿越”。她們明白,自己不是流量明星,但必須通過自己的動作表情,“點亮老資料”。本版圖片提供:張勇 胡果果

  拿什麼奉獻給你,我的祖國?

  用“講好中國故事”來獻禮吧。

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前夕,中國青年報、中國青年網、中青在線一群以90后為主體、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,默默地開始制作系列微紀錄片,而節目的名字,就叫《中國有故事》。

  時代價值 人文情懷

  70年恢宏歷史,值得書寫和報道的事件不計其數,又該聚焦哪些故事?很多重大工程、重大歷史事件人們耳熟能詳,但其中一些驚心動魄、感人至深的瞬間,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直鮮為人知。創作團隊就從這裡下手了。

  最先進入視野的,是成昆鐵路的修筑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記者聽說了一個動人故事:韓禮芳是30萬筑路大軍中的一員,當年犧牲在施工現場時,隻留下一張照片和一份沒寄出的家書,家人連他埋葬在哪裡也不知道。幾十年后,他的外孫母永奇參加新成昆線的建設。在母永奇離家時,外婆叮囑他:“你呀,是替外公去完成心願的,一定要把他沒打通的隧道打通。”在一次祭拜先烈的活動中,母永奇發現了外公的墓碑。

  幾代人的青春接力,換來了中國鐵路網的蓬勃發展。

  “咱們工人有力量……”這首歌,沒聽過的中國人恐怕不多。誰能想到,它激昂澎湃,卻誕生於一把吱吱呀呀的二胡:音樂家馬可來到東北工業基地,被工人們的熱情感染。他在二胡上拉響了心裡的旋律,寫下歌名《我們工人有力量》,幾經修改,才成了現在的《咱們工人有力量》。從“我們”到“咱們”,多了一股子人情味兒,也拉近了工人師傅們的心。這昂揚的旋律也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,在神州大地上傳唱。

  如今的小伙伴,很難想象“鐵人”是怎麼個“鐵”法。每次看到他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水泥的畫面,總是感到非常震撼。如果不是這麼拼命,就沒有新中國的石油工業。實在不知道,在這個星球上,還有哪個國家的創業者會這樣干。這,就是中國人!

  還有開發“北大荒”,貫穿了新中國幾代人的記憶。現在恐怕已經很少有人知道,這麼大的事業,竟然始於一個青年,他叫楊華。當年他的一份洋溢著年輕人沖動與血性的去墾荒的申請書發表后,全北京都轟動了,由此誕生了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。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真要做好,太不容易。北大荒,功勞不是楊華一個人的,但先驅者總是特別可敬……

  不了解這些,或許就不能更深地理解中國、理解時代。

  《中國有故事》系列微紀錄片,每一集時長約3分鐘,展現“一段如雷貫耳的往事+一個從未聽說的故事”,已經播出9期,目前是中國青年報融媒體周播節目。

  靠干貨服人 隻說家常話

  《中國有故事》系列微紀錄片,依托珍貴的歷史影像,挖掘梳理新中國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事件、建設工程、突破性成就,以青春風格講述背后鮮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,展現一代代平凡的中國人為祖國建設發展敢於犧牲、勤於奮斗的奉獻精神。

  “不用炫技討巧,而是靠內容干貨征服人。隻說家常話,不要端架子文縐縐”。這是團中央有關領導和主創人員溝通時特別強調的。

  擔任講述人的,都是報社95后年輕記者。講述人穿上具有時代特點的服裝,借助特效技術,出現在幾十年前熱火朝天的成昆鐵路的建設工地上﹔出現在歌曲《咱們工人有力量》創作者馬可彈奏的現場﹔用智能手機為“鐵人”王進喜接受國家領導人接見拍下照片……這種具有青春感的“穿越”,寄托著創作團隊希望和用戶貼近、再貼近的情感。

  講述人既要“貼得進去”,也要“跳得出來”。95后年輕記者明白,自己不是流量明星,但必須通過自己的動作表情,“點亮老資料”。

热门标签